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{{word('consent_desc')}} {{word('read_more')}}
{{setting.description}}
\ 超商滿$399免運!宅配滿$666免運 /
\ 滿$888享95折,$1111享9折優惠 /
不管售前售後,只要有任何疑問都歡迎與我們聯繫
\ 超商滿$399免運!宅配滿$666免運 /
\ 滿$888享95折,$1111享9折優惠 /
不管售前售後,只要有任何疑問都歡迎與我們聯繫
\ 超商滿$399免運!宅配滿$666免運 /
{{ childProduct.title_translations | translateModel }}
{{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(childProduct.child_variation) }}
{{ getSelectedItemDetail(selectedChildProduct, item).childProductName }} x {{ selectedChildProduct.quantity || 1 }}
{{ getSelectedItemDetail(selectedChildProduct, item).childVariationName }}
養魚最開心的,莫過於看著魚兒們在魚缸裡悠游自在、活潑可愛。但有一天,當你靠近魚缸想說聲「嗨~」的時候,卻發現心愛的魚兒身上、魚鰭上,怎麼冒出了一點一點像白芝麻或是細鹽巴的東西?而且還不是一隻,是好幾隻都有!這時候心臟是不是漏了一拍?別緊張,先深呼吸,你很可能遇上魚界最常見的「感冒」——金魚白點病!
白點病雖然聽起來很可怕,但只要掌握正確的應對方式,還是有可能復原的喔~
魚兒身上的白點,其實是一種叫做白點蟲(Ichthyophthirius multifiliis)的寄生蟲。它就像是人類會得到的流感病毒一樣,無所不在,但只有當魚兒免疫力下降、身體狀況變差時,才會趁虛而入,大量繁殖並寄生在魚體上。想像一下,這些白點蟲在魚體表面形成一個個的小白囊,不斷吸收魚的營養,導致魚兒不舒服,甚至引發二次細菌感染,這就是白點病的由來。
魚鰭夾縮:魚鰭不再自然舒展,而是緊緊貼著身體,看起來無精打采。
什麼情況會讓白點蟲突然爆發? 其實魚缸裡就算存在白點蟲,也不代表疾病一定會發作。真正的關鍵在於魚隻是否受到壓力。 原因在於,魚對抗白點蟲主要依靠自身抗體,但抗體的生成速度與效果會受到水溫變化和壓力影響。如果水溫突然下降,抗體產生速度就會變慢;而當魚因為搬缸、加入新魚或大清缸而承受壓力時,免疫細胞的功能也會被抑制。 於是,一旦溫度劇烈變化或環境壓力過大,就很容易引發白點症的大爆發。
白點蟲最喜歡20℃~25℃的環境,尤其是換水時沒有注意新舊水溫的落差,導致魚兒適應不良、免疫力下降,白點蟲就會馬上發動攻擊。
魚缸裡如果長期沒有換水、過濾系統效率不佳,導致水中阿摩尼亞、亞硝酸鹽濃度過高,水質變差,魚兒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下壓力大,體質自然會變弱。這時候,除了白點病,其他各種病菌也可能會來湊熱鬧。
這也是為什麼一直強調水質管理的重要性,定期的換水、使用好的過濾系統,才能從根本上杜絕魚病。
從水族館買回來的魚,身上很可能就帶有白點蟲。如果你沒有經過隔離檢疫,就直接放進原本的魚缸,就像把一個得了流感的病人放進幼稚園裡,很快就會全班傳染。
好,重頭戲來了!當你確定魚兒得了白點病,請按照以下步驟來進行治療。
發現病魚,第一件事就是將牠們隔離到檢疫缸中。這麼做是為了避免白點蟲的卵在主缸中繼續繁衍,也方便你集中治療。
白點蟲最怕熱!將水溫緩慢提高到28℃~30℃(每天不要超過2℃),並且維持一週以上。高溫可以讓白點蟲的生命週期縮短,無法順利繁殖,這也是最基礎、最有效的治療方法之一。
這是最關鍵的環節。你可以選擇以下兩種方式:
【小提醒】治療期間,建議停用活性碳,因為活性碳會吸附藥物,影響治療效果。
預防勝於治療,這句話用在養魚上再貼切不過了!只要從日常做好管理,白點病絕對會跟你說掰掰。
總結來說,養魚就像是照顧自己的孩子,只要多一分細心,就能少一分擔心。下次再看到魚兒身上有白點點,別再驚慌失措,拿出這篇「魚病救星文」,保證讓你從魚奴變身魚界神醫!